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向同行、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围绕 “蓝色吉林” 与 “红色吉林” 两大主题,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志愿服务精神。
“蓝色吉林”:探索科技前沿,激发创新活力
2025年6月25日,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们走进长光卫星科普基地,在展示大厅,通过参观珍贵航天实物和卫星影像,了解我国卫星技术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科研人员的拼搏精神,领略到长光卫星的强大实力。在互动体验区,师生沉浸式感受卫星技术应用场景,通过前沿技术展示了解卫星设计制造到运行全流程,并在卫星数据处理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探讨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学院王晓峰老师对现场活动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讲解,使学生们对卫星技术有了更深入、专业的认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6月27日,学院师生先后参观了长春220千伏变电站和长电众泰“老变”充电站,深入学习了长春电网发展历程、电力文化遗址保护、智能充电网络布局及新能源技术应用。通过实地观摩和专家讲解,同学们对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就技术原理、设备维护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视野。



“红色吉林”:追寻红色记忆,感悟乡村振兴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联马鞍”青春行动团师生一行人走进九台区马鞍山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全体师生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激荡起矢志不渝的信仰力量。实践团队沿着历史脉络,先后参观革命英烈墙、红色教育基地与村史馆,在泛黄的文献与老物件中探寻红色记忆与乡村发展足迹。泛黄手稿与斑驳旧物无声诉说着他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的坚贞不屈,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



在马鞍山村史馆,呈现在大家眼前是马鞍山村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现代化智能大棚内果蔬繁茂,非遗工坊里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特色民宿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从烽火岁月到振兴新篇,这片红色热土的今昔巨变,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蓬勃生机,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青年一辈的使命与担当。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中汲取奋进力量,又在实地走访中见证了乡村发展,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碰撞中,获得了精神与视野的双重升华。




此次 “三下乡” 实践活动以 “蓝色吉林” 与 “红色吉林” 两大主题为核心,既在长光卫星科普基地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创新意识,赴众泰新能源老变充电站探索科技前沿,激发创新思维;又于马鞍山村接受红色熏陶、感受乡村振兴。通过这次活动搭建起专业与实践桥梁,让学子在践行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中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实践为起点,将科技报国与红色传承融入青春的使命与担当。
撰稿:曲泯菘 张淇 官雨欣
图片:解继煊
初审:李宏宇
复审:张立峰
终审:马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