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5 日上午,学院在综合楼 D204 室成功召开了教教学育工作专题讨论会。此次会议聚焦于“基于 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这一关键议题,旨在推动学院教学工作的深度改革与创新。
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各系室中心主任共同参与了此次讨论。会议由院长秦宏伍主持,在动员讲话中,他着重强调:学院要以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各专业应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加以持续改进,为 2026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做好提前谋划。
院长秦宏伍还特别提到,各专业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着力打造AI+X课程矩阵,建议各专业在2025级新生专业导论课中嵌入不少于10学时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他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应聚焦本行业领域内的企业需求,尤其应加强与本省域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广泛的调研,全面、精确地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从而构建与企业用人需求完全契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过多轮热烈讨论,会议达成一致共识:学院将以 OBE 理念为导向,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着力打造“认知 - 技能 - 创新”三级进阶式基础教学实验平台。依托学科导论、电工电子实习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等课程,构建专业认知图谱,运用AI赋能实践教学,确保新生实践参与率达到 100%,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对专业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推行“理论授课+虚拟仿真+实体操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2025年建成5个跨课程综合实操项目;继续推行一系一赛制度,贯通课赛融合机制,要求每位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完成1项创新实践成果。完善“院级选拔-省级竞赛-国家级擂台”的递进式培育机制,重点攻坚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智能车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A类赛事。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工程师认证项目,将行业认证标准融入课程考核,努力实现“学历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证融通,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教学副院长李明晶强调,学院将优化教学督导组,负责建立覆盖“课程 - 专业 - 学院”三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细化14项教学观测指标,推行季度教学质量分析会制度,促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升级赋能。通过这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学院明确,未来将持续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建立起动态调整、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为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培育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摄影:陈博 初审:陈博 复审:李明晶 终审:马东辉